
资讯详情
脚踏实地 追求成长
发布时间:
2019-04-08
弹指红颜老,刹那芳华逝。陈帆加入福州大北农已经6年有余,6年的时间在生命的长河中显得太短,但这短短的6年,他并没有虚度,而且过的十分充实。在这些流逝的岁月中,他从一名对疫苗行业一知半解的门外汉,蜕变为对疫苗配制分装熟练的操作手。岁月流逝带给他的不只有年岁的增长,还有对大北农文化越来越深的理解,他坚信产业报国、科技兴农的伟大信念一定会实现!在工作中,他心里最多的是感恩,感恩公司给予他一份稳定与体面的工作,感恩领导的关心与照顾,感恩同事的理解与配合,所有的这一切给他提供了不断向上的动力,让他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收获成长的喜悦。
加入配苗组后,他向车间领导建议,成立了配苗工艺改进课题,在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配苗成套设备的定型工作。他收集了公司各个产品的半成品与成品的密度数据,两年后(2016年),公司正式开始使用产品密度法配苗分装,改变了原来用抗原体积配苗的方式。产品密度法用于配苗,可以降低污染概率,减少操作人员;产品密度法用于分装工序,可以监控分装产品的精度,为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。以分装“诸稳康”产品为例,分装盘数误差达5%的批次数由2014年的14批降低到2016年的1批直到2017年的0批。在使用密度法分装后,福州大北农六大猪用疫苗产品分装偏差都有明显减小。
配苗工艺改进课题收尾时,他又将研究内容转向耐热保护剂方面,开始积累耐热保护剂有关知识。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,他发现研发耐热保护剂需要做大量的基础试验,而文献里一般都是使用正交试验设计,有的更进一步,做了响应面分析。做这些试验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,如何高效的对配方进行选取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。要想有效率的试制出可行的配方,只有通过数理统计知识进行科学的试验设计。于是,他利用休息时间啃起了数理统计方面的书籍,设计了可行的试验方案。他上午进线配苗,下午进线分装,试验都需要挤零散的时间,中午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成了最好的来源。记不清多少次配完苗后他就一头扎进无菌台,踏上了摸索耐热保护剂的征途,直到食堂即将收摊他才匆匆扒拉了几口饭菜又进线分装。
独自前行难免困难重重,只有团队的力量方可披荆斩棘。在摸索耐热保护剂配方的路上,他得到来自其他班组的老师的帮助与支持。让人难忘的是冻干组的邹强,那时陈帆做着单因素试验,邹强老师就用小冻干机进行冻干,一路摸索,一路讨论,不断的相互学习成长,直到产品出现像样的冻干外观。产品外观只是耐热保护剂考察的一个方面,更为核心的是产品的耐热性能,打铁还需自身硬,只有过硬的耐热效果,产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当耐热保护剂的样品进入耐热保存期试验后,由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取样,碰上休息日他也照样从家里赶来,在规定时间内取出样品,用于接下来的效价检测。在效价检测过程中他得到了张红英、柏家宏的帮助,没有他们的效价检测数据,所有的试验都将是盲人摸象,在大家的合作下,耐热保护剂课题稳步推进,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完满的结果。
成长永无止境,在前行的路上,他怀揣感恩之心,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,他将继续努力,为创建全球品质与服务最好的疫苗企业贡献一份力量。
相关新闻
2023-09-25
2023-09-25
2023-09-25